“意飄詩外——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現場
2022年6月7日至6月19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主辦的“意飄詩外——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這次展覽展出了王明明先生自2006年至2019年創作的古詩意冊頁共100幅,創作時間跨度歷時13年,件件精品。王明明先生創作近十米長的唐詩宋詞三百首小楷手卷也同時展出。走進展廳,樸素的展陳與清幽的琴簫之聲,在炎炎夏日令人的心境瞬間清涼,殊勝之境,引人不由贊嘆。
“意飄詩外——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現場
王明明先生一直堅持情景交融的創作理念,在山水、花鳥與人物相結合上下功夫,力求打通人物山水花鳥分科的局限,并不斷強化中國畫的意境表達。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評價王維的作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敝袊囆g中的意境是虛實相生,是情景交融,宗白華談意境:“化實景為虛景,創形象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于美?!敝袊鴤鹘y的詩與畫,就是這種經詩人和畫家內化的精神性的產物。
王明明先生在展覽現場
王明明先生在談到這套作品的創作過程時說:“我時常在有選題構思之后,用一段時間較深入地研究古代經典,去尋找其歷史發展脈絡及風格演變,再著手進行創作。對我個人而言,這套冊頁的創作是對于中國古詩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深入學習過程。如何理解一首詩中的背景與詩情并轉化為畫的意境,不是圖解,而是以意達情。這不是簡單的一種轉換,而是對古人經典詩詞理解的再創造,的確具有挑戰性?!?/span>
“意飄詩外——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現場
冊頁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集詩書畫于一體,往往在統一的主題下由畫家于盈尺間將多張獨幅畫作組合而成,與卷軸和手卷相比更便于翻閱和收藏,是文人墨客案頭賞玩書畫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100幅作品尺幅均為71??30厘米(兩平尺),小尺幅之中卻蘊藏著大畫的氣韻與構思。這套作品在構思、構圖上獨具匠心,用筆為主、暈染為輔,筆墨的諧,所有畫面均呈現出散淡、空寂、幽遠、曠達、超逸的傳統氣韻和中國意境。
觀眾觀看“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作品
王明明從“神童”到職業畫家的六十余年創作生涯中,親歷了二十世紀中國畫變革創新的過程。但他始終認為中國畫有其獨特的基因、表達方式和藝術規律,他期望通過自身的探索和研究尋找中國畫形而上的美學規律和傳統的本源。在近二十年的創作中,王明明有意識地進入傳統,不斷學習借鑒吸收其精華,通過創作歷史題材的手卷和古詩意畫冊頁以延續近代藝術家很少涉獵的題材與形式,在程式和規矩中求新意。
王明明唐詩宋詞三百首小楷手卷展覽現場
王明明唐詩宋詞三百首小楷手卷局部
王明明先生的藝術一直追求傳統文人畫中的“書卷氣”,他堅守藝術的寂寞之道,抱守神志以養靜,去除筆墨上的燥氣,整套冊頁均以清代紙墨繪制而成,全然沒有浮躁的火氣,自然之間將靜氣流溢于毫端。他認為:“超越傳統是一個誤區,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高峰,是無法超越的。后輩藝術家只有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本時代特征的高峰,這是中國畫傳承的特點?!?/p>
觀眾觀看“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作品
“意飄詩外——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展”展覽現場
在退去主持北京畫院工作十八載的院長以及其它社會職務后,王明明終于可以將精力與時間專注于他所熱愛的繪畫藝術之中。他追求藝術的雅俗共賞,希望能讓更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理解并產生共鳴。他從不追求藝術上標新立異,不強調感官刺激;他崇尚中國畫的平中見奇,追求中囯畫遠觀得體、近看有味、筆精墨妙地表現出中國意境。
此次展覽也是王明明退休之后的首次個展,展覽將持續至6月19日結束。
王明明古詩意畫百開冊頁選登: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7年
李白《將進酒》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8年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2年
李之儀《卜算子﹒相思》詞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5年
秦觀《點絳唇·桃源》詞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5年
王羲之《蘭亭詩》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劉禹錫《秋詞其一》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4年
張旭《桃花溪》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07年
王之渙 《登鸛雀樓》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詩意圖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