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亙古以來,東西方先哲們孜孜以求,不斷探索著關于萬物本原和存在的奧秘。早在春秋時期,老子由周入秦,在樓觀臺留下道德五千言,濃縮了自己一生關于宇宙、社會、人生的思考,給出了極富東方智慧的解答。周大夫尹喜在此結草為樓,觀星望氣,故名樓觀。
黃波
黃波,號垣廬,1958年8月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開始,歷時兩年,編輯《殷周金文集錄》一書,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入四川大學歷史系,師從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徐中舒先生,并參加徐老主編的中國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編寫工作。
黃波先生多年來深耕古文字學,其中漢字形意學更是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兑住吩唬骸皶槐M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睗h字中的每一個形素、字根都有其形意場,貫連著一個個漢字族群。于一字究其本義,慎思之,明辨之,以至一通百通。
黃波 篆刻 字源解說《老子》
壬寅夏末,在西安古樓觀呈現給大家的,就是黃波先生以字源解說《老子》,從每章中提煉一個關鍵字創作一幅形意書法,提煉一個關鍵詞篆刻一枚印章,觀其古形,究其初義,追本溯源?!独献印吩唬骸胺蛭锸|蕓,各復歸其根?!蔽淖秩绱?,人生亦然。知規律,知本末,方可由器入道,超然物外。
“書者,心畫也?!秉S波先生之書法,用筆圓渾,融草于篆,厚重古雅,渾然天成??逃∫嗳绱?,于金石中現書卷氣,中和大美,書印一體,相得益彰。幸逢盛世,先生冀以書法、篆刻的形式體現中華文化之精神,以此為文脈之傳承,盡一份心力。
黃波字源解說《老子》(選摘)
黃波 書法《道》
道
作品主體是金文“道”字。道,《說文》釋:“所行道也。從辵從首?!薄稗u”是“行”字的右半部分加上“止”字所組成,即現在的“辶”,另加一個“首”字,表示識路的人。金文中的“道”,由“行”、“止”、“首”會意。本作品以上下兩組文字表示十字路口,重點突出了“首”、“止”二象。上半部分為“首”,有“元首”之義,表示知本末、知規律、知方向;下半部分為“止”,即“趾”本字,表行為。由道路之“道”,到知道之“道”,再到指導的“導”?!兜赖陆洝返谝徽隆暗揽傻?,非常道”,老子要探究的是自然運行之大“道”?!兜赖陆洝さ诙逭隆罚骸拔岵恢涿?,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薄按笙鬅o形,道隱無名”,卻能含萬法,生妙有。此理至賾,不可言說。
黃波 書法《橐》
橐
作品主體是甲骨文“橐”字。橐,《說文》:“囊也?!奔坠俏南笊舷聝深^束繩袋形,用以盛物?!伴摇迸c“東”、“束”皆是同源字?!兑住は缔o下》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毕让褚晕镆孜?,日出時,背上盛滿貨物的袋子“東”,去往市集交易;日落時交易完畢,背著空袋子“西”返回。因此“東西”既指方位,又為物品之總稱。再來看看“重”字,從“人”從“東”,意為人提著“東西”上街,故有“負重”之意,后又分化出“動”字,表移動義。
《道德經·第五章》云:“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此處“橐龠”指冶煉金屬時用作鼓風的皮囊。橐龠為中空構造,正因其空而虛,才可鼓風不斷,能量用之不竭。天地正如這“橐龠”一般,故能生生不息,萬法周流。
黃波 書法《靜》
靜
作品主體是一個金文“靜”字,字形分為三個部分:左邊的“青”字上面為“生”,是植物生長之側視圖,下面的符號,為植物生長之俯視圖。右邊一個“爭”字,象二手持物相拽引之形。古人觀物取象,往往能透過表象以達其深意。觀植物之生長活動,可謂悄無聲息,肉眼所不能見,好似靜止,可隔幾日去看,卻能看出其莖葉之變化,故曰“生”,而人認知的變化故曰“性”。兩力持物相爭,短暫靜止不動,但一種張力隨時待發,似靜而非靜?!兑捉洝は缔o》云:“動靜有常?!痹跊]有顯微鏡,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時代,古圣先哲們就已經發現了小到一棵植物,大到這個宇宙,都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之中,遵循著自然法則。
黃波 書法《寵》
寵
作品主體是金文“寵”字,從“龍”在“宀”中。古人將草扎成動物模樣用作祭祀,即是《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的“芻狗”。用草扎成人的模樣,在屋中供奉,就是甲骨文“帝”的造形。一堆草,扎成供奉的對象就是“寵”,扎成火把燃燒就是“榮”,回到田里成為肥料就是“辱”。老子強調“寵”為下“辱”為上?!吨杏埂酚性疲骸肮侍熘?,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笔ト藭源?,故能任運而行。是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莊子·逍遙游》),真正達到“寵辱不驚”的心境。
黃波 書法 《無極而太極》
黃波 書法 《允執厥中》
黃波 書法作品
黃波 書法作品
黃波 書法作品
展覽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
黃波書法篆刻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