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云夢度——泰祥洲繪畫展”在上海郊外寧靜桃源一隅的養云安縵開幕,展覽呈現泰祥洲“天象”“水圖”“青銅禮器”等系列作品,在古韻自然中開啟一場水墨云夢之旅。本次展覽由楠書房與鬲鏞文化策劃,養云國際社區主辦,與英國倫敦Michael Goedhuis畫廊聯動開啟,在初秋九月進行一場跨場域的同頻對話。
云夢古今
展覽空間“留候遺徽”外觀
“留候遺徽”與“云夢度”
“云夢度——泰祥洲繪畫展”是泰祥洲繼2021年在北京以蘇式園林建筑為特色的南池子美術館的“天道幽明”展覽之后,作品又一次與中國傳統建筑之間的對話,這一次,是一場古與今的對話。2002年,江西廖坊水庫修建,為了避免大樹老宅被水淹沒,寧靜祥和的香樟樹林和26幢歷史悠久的明清老宅從江西撫州被運往上海,以養云安縵的形式復蘇。本次展覽空間“留候遺徽”便是老宅之一,遠觀如一座古宅隱于叢中,走近后,書法“云夢度”三字與墻上浮雕石刻交相呼應,似古又今。
“云夢度”一詞中的“度”帶有多重寓意,本義是計量長短的標準和法制,哲學上則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物質層面可指事物的變化程度,在人的行為上又指器度、胸襟。同時,也可指時空上的超越和變化。而在這,“云夢度”的精神指向是通過氤氳的水墨,展現一個飄渺的宇宙、一個超越再現的審美世界。
新古典主義作品《雪霽養云》
《天象 2016-1》
展覽中,觀眾既能從新古典主義作品《雪霽養云》中看到宋人筆法和傳統圖式,又能從《天象》的宇宙混沌中感受到革新、充滿生機的超越現世的景象?;秀遍g,院中的磚石古隙仿佛是畫中的奇石而來,而畫中的繚繞氤氳化身墻上的斑駁光影。
著名漢語學家,藝術史學家包華石(Martin Powers)說,“在泰祥洲的作品中,藝術史并不是作為過去的問題與現在相關的代名詞,而是是一個根基,也是他通過掌握技法來展現之前未曾見過的世界的源泉?!痹谔┫橹薜淖髌分?,石頭是“有跡可循”的,從文人賞石、到海森楚魯的怪石,再到天象中的奇石,能夠尋找到從古至今的描繪。這也許就是在藝科技創始人謝曉冬所說的,“泰祥洲的作品背后有一套邏輯,是中國文化背景的核心元素”。他從古代繪畫語言出發,了解過去,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下、指向未來。
夢度楠書房
老樟樹
楠書房外觀
楠書房坐落于樹冠蓋如茵的老樟樹旁,它是由從撫州遠道而來的古老建筑經過精心復建而成,前身是17世紀的一處私塾,而今,在這里以文化藝術場所的身份重新煥發生機。一場聯動倫敦和上海的中西碰撞的對話再此發生。
對談現場
與Michael Goedhuis視頻連線
Michael Goedhuis在對話中談到,泰祥洲對科學、天文學和星象學的研究使他有能力在畫面中展現出宇宙和大自然的變幻與奧妙,他思考的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人類從哪來、到哪去”的宏大議題,引發觀眾思考人類與萬物的時空走向。如西方大師畢加索、康定斯基學習古典大家以汲取力量創造新的藝術語言,泰祥洲也試圖從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出發,根植其中以創造屬于自己的革新。
“禮器系列”《曾侯作父乙鼎(曾侯方鼎)》
歐陽修編纂《集古錄》收錄漢代至唐代古代碑刻數百通并加以跋尾,宋人插花單色釉瓷器取形于青銅禮器,泰祥洲談到,他對禮器的描繪也是出于傳統的延續,追溯歷史文化,從敬畏的角度來欣賞和描摹。通過具象與抽象并置畫面、貫通中西古今的議題,泰祥洲的作品打破了文化屏障,與東方和西方、未來和過去同時對話。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28日。
展覽現場
“水圖”系列作品
展覽現場
《雪霽養云》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