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宅一生,作為時尚文化史中不可繞過的設計大師。他不僅僅是時尚的先驅,也是東方文化與設計的傳播者。他創立了ISSEY MIYAKE品牌,旗下囊括服裝、配飾、包袋、香水、眼鏡、燈飾等等,還與安藤忠雄合作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
他一生有很多好友,都是他的合作伙伴、品牌的客座藝術家,蔡國強、森村泰昌、歐文·佩恩、安藤忠雄、佐藤卓、深澤直人、田中一光...... 他把一生都灌注于所熱愛的事物上,直至最后一刻。關于更多,跟著文章一起走進三宅一生的世界觀吧。
三宅一生的制衣哲學是不斷通過研究和實驗尋求全新的創新,擺脫現有的慣性。他的一生始終在尋找新的項目和人才,并通過這些有影響力的項目和人才,用設計的力量滿足人們的當代生活需求。
三宅一生出生于廣島,第一次接觸到由Isamu Noguchi(野口勇)在市中心設計的兩座名為 Ikiru(“活著”)和 Shinu(“離去”)的大橋(1952 年;后來改名為 Tsukuru(“建造”)和 Yuku(“離開”)。他意識到設計如同橋一般,擁有連接人的能力。
1960年,日本首次主辦了世界設計大會,這是一個國際設計研討會,旨在促進和全球設計界的互動交流。當時就讀于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的三宅一生先生向秘書處發了一封信,詢問為什么服裝設計不包括在課程中。他將服裝作為設計而不是時尚的關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隨后,他開始設計自己的服裝,并應藝術總監 Jo Murakoshi 的要求為 Toyo Rayon(現為 Toray Industries, Inc.)的 1963日歷設計服裝,這是他的第一個系列。1963年,大學畢業后,三宅一生發表《Nuno to ishi no uta》(布與石的詩)。
1965年,三宅一生去了巴黎,在兩家時裝店做助理。他目睹了1968年5月的騷亂,這一事件激發了他為"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創造服裝的決心。這個想法一直影響著三宅一生。第二年,他搬到了紐約,獲得了美國成衣的經驗,但也開始看到了日本未來的潛力,在大阪日本世界博覽會之前,日本在很多領域都獲得了發展勢頭。1969年,他回到日本。
1970年,三宅一生成立了三宅設計工作室,并參加了TORAY KNIT EXHIBITION展覽,展示了一組可以混合搭配以適應不同場合的服裝作品。1971年,他參加了紐約收藏展。在Didier Grumbach和Andree Putman的幫助下,三宅一生于1973年開始在巴黎展示他的系列。
從一開始,三宅一生最初的試金石就是用“一塊布”制作服裝的概念。他的創作過程探索了身體、覆蓋它的布以及在這些元素之間創造的空間和房間之間的基本關系,剝離了"東方"或"西方"的標簽。三宅一生的創作過程從研究一根線開始,創造他的材料,然后最終產生全新的服裝。
上世紀70年代,三宅一生對新技術和現有技術的研究和實驗,促進了新的面料、服裝形式和制作技術的產生。工作室成員被一種團隊精神驅動著:"我們"而不是"我",其團隊成員如紡織品設計師Makiko Minagawa和其他成員均為發展新材料、技術和設計理念做出了貢獻。
在學習駕馭和提煉當時的一些尖端合成技術的同時,三宅一生還參觀了一些歷史悠久的生產地區,努力振興瀕臨滅絕的傳統染色和生產,為傳統方法找到新的用途,以應對現代需求。他嘗試將現代技術與提供出色功能但被視為過時的傳統技術相結合,如刺子繡和護腿罩,因此受到全世界的贊譽。
從“一塊布”的制衣哲學,三宅一生繼續他的探索,利用全新技術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有關他在1970和1980年代的作品收錄于ISSEY MIYAKE : East Meets West《三宅一生:當東方遇到西方》, 出版于1978年。
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本由在世的時裝設計師出版的著作。這本書由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大量圖片和文字構成,他們每個人都探索了三宅對“一塊布”的解釋,田中一光(Ikko Tanaka)和小池和子(Kazuko Koike)分別擔任藝術總監和編輯。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三宅一生進一步探索了身體的運動和形式,熱情地接受了使用布料以外的材料設計服裝的挑戰:塑料、紙張和金屬絲。 他將這一時期的創作稱為“Body Works”。 美國藝術雜志 Artforum 在1982年2月的封面上展示了三宅一生創作的藤蔓身體——這是服裝首次出現在藝術雜志的封面上。
在同一時期,他還開始設計一種新型服裝,以適應日益現代和非正式的生活方式。1981 年,他創立了 Plantation 品牌,提供不分性別、年齡或體型的服裝。該品牌主要使用天然材料,采用簡單寬松的設計,易于打理,至今仍深受粉絲歡迎。ISSEY MIYAKE PERMANENTE于1985年推出,重新使用以往ISSEY MIYAKE品牌系列中使用的原始形狀和面料。
要講述三宅一生的作品,不得不提他與著名攝影師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合作,從 1986 年開始持續了10多年時間。三宅一生先生在合作期間從未到訪過佩恩的工作室,他覺得他們更像是一種無聲的交流。這些衣服被送到紐約并由北村綠(Midori Kitamura)做好造型。佩恩對三宅一生服裝的詮釋充滿驚喜,超過250張照片被編成7本書,這些作品不僅記錄著獨特藝術的合作,還代表著相隔兩個大洲的兩位創作者之間的精神聯系。
1988 年,他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了“ISSEY MIYAKE A-ūN”展覽,展覽著重于展示三宅一生對于材料的探索,同時也將他的作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展示。與此同時,三宅一生開始對褶皺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希望通過新技術和不同的視角來擴展媒介的可能性。 他沒有用預先打褶的面料剪裁和縫制衣服,而是先剪裁和縫制帶有記憶的紗線制成的精確超大尺寸服裝,將它們夾在紙層之間,然后將它們送入熱壓機,將它們收縮成完美尺寸的服裝,在 同時確定形狀和紋理。 在這項技術取得成功后,他開始從機械和手工藝的角度,以及織物對折疊、扭曲、壓榨和壓碎的反應,進一步使用各種褶皺服裝。
1991年,三宅一生使用這種新的褶皺技術為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威廉·福賽思的新作品“小細節的損失(The Loss of Small Detail)”的首場演出制作服裝。 通過創造讓舞者能夠自由活動的服裝,實現了他在1968年夢寐以求的通用型服裝。1993年,他推出了使用獨特的“服裝褶皺”的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系列。該品牌提供易于穿著、護理和旅行的服裝,適用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舒適、實惠且優雅。他繼續尋求創造適合現代女性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服裝的途徑。
1998年,三宅一生開始與藤原大(Dai Fujiwara)一起開發A-POC(A Piece Of Cloth)。A-POC將計算機技術與工業針織機相結合,能夠批量生產出具有變化的服裝。A-POC 是具有革命性的,因為該過程通過計算機將單根線轉化為具有紋理、形狀的服裝織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永久收藏了 A-POC (QUEEN) 最早的系列之一。1998年,三宅一生先生還在巴黎舉辦了名為ISSEY MIYAKE MAKING THINGS的展覽,后來同樣在紐約和東京進行展覽。展覽展示了他從褶皺(1988)開始的作品,并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他的作品立足于現代,并重新賦予時尚的意義?!甅aking Things' 展覽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智慧體現出這種背景”(1998 年12月27日,《紐約時報》)。
三宅一生先生的作品以其超越流派的理念,早在90年代就已在世界引起關注。1986年,他的服裝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1月27日)的封面上,并附有一篇題為“服裝革新:三宅一生(Changing Clothes: Issey Miyake)”的文章,深入挖掘了他的創作方法;1999年,他與圣雄甘地、毛澤東等一起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亞洲人”,文章稱:“以未來為導向,以自然為靈感,這位開創性的國際設計師創造了具有持久全球吸引力的服裝!”;2005年法國雜志Le Monde2參觀了三宅一生團隊的制衣工作室,被其獨具匠心的研發生產工藝所折服,贊嘆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存在”。
2004年,三宅一生先生成立了三宅一生基金會(2011年成為公益基金會)。除了為他自己的作品創建檔案庫外,基金會還培訓專業人士并將他的作品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藝術家,力求在社會中播下設計的種子,并將其傳遞給下一代。2007年,基金會在位于東京中城綜合體的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的支持下開設了 21_21 DESIGN SIGHT(由建筑師安藤忠雄設計)。三宅一生與佐藤卓(Taku Satoh)、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和川上紀子(Noriko Kawakami)一起被任命為董事。
三宅一生先生還從被稱為“Reality Lab”的設計工作室中組建了一支由經驗豐富的年輕員工組成的團隊,進一步推進創新項目,并實施與環境和資源相關的研發,旨在為后代解決我們對世界的共同擔憂。該團隊于2010年推出132 5. ISSEY MIYAKE系列,并于2012年成功開發IN-EI ISSEY MIYAKE燈飾系列。
2013年,三宅一生在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2號館協辦了由丹尼爾·艾佐羅(Daniel Ezralow)編舞的“青森大學男子藝術體操隊”表演。他為這次活動設計的服裝成為他的下一個全新品牌: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系列。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被設計為現代且日常的服裝系列,專為那些日常需要不再是西裝革履而是反映當前生活方式的男士而設計。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基于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技術,但對線和織物的進行了全新剪裁,以便更適合男裝。
2016年,東京國家藝術中心舉辦了名為“三宅一生生平作品展(The Work of Miyake Issey)”的展覽。展覽從頭到尾都聚焦于三宅一生的作品,并闡明了他的設計和制作方法。呈現出三宅一生逐漸清晰的設計路徑,以及它們在新技術背景下,對新一代年輕設計師產生的設計靈感。
2018年,意大利建筑和設計雜志Domus推出了一個名為Session One的內部研究項目。該系列服裝由年輕員工研發,以“wild狂野”為主題,采用由 12,000根滌棉線制成的“提花風格”紡織品。在第一環節,單塊布在加熱時逐漸變成三維褶皺,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衣服之間的關系。
三宅一生的作品和思想超越了流派,對全球時尚乃至跨領域持續產生影響。三宅一生不斷提出促進平等的想法,旨在解決社會、時代和環境問題。他不僅考慮個人的“小我”,同在在意無論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大我”。三宅一生研究人類的起源,為我們未來面臨的挑戰尋找全新的解決方案。他放眼未來,總是迎接新的挑戰;他永遠前行,堅信著制衣哲學是未來社會需求的解決方案。
精選獎項
1977年
1976年榮獲日本每日設計獎。(該獎項首次頒發給時裝設計師。)
1985年
榮獲 1985 年 巴黎Les Oscars de la Mode(第一屆)為外國設計師頒發的最佳設計獎
1990
獲得廣島市第一屆廣島美術獎。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舉辦了與該獎相關的展覽“十仙人”。
1991
授予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
1992
1991年獲日本朝日獎。
1993
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勛章。授予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1995
榮獲馬德里“La Aguja de Oro”(金針)獎。在紐約國際時尚集團的“1995 年星光之夜”中被評為“超級明星”。
1997
榮獲日本紫綬勛章。
1998
被選為日本文化功勞者。
1999
獲得里昂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稱號。
2000
A-POC 榮獲日本產業振興機構頒發的“Good Design Award Grand Prize 2000”。榮獲日本新潮文藝新光會日本藝術獎。獲得丹麥Tuborg Foundation頒發的Georg Jensen獎(第一屆)。在每日時尚大獎賽中獲得“千禧年獎”(之前曾在84、89、93年獲得大獎)
2001年
被選為加拿大多倫多港灣中心舉辦的“世界領袖:創意天才節”之一。
2004年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藝術中心獲得第 11 屆韋克斯納獎。
2005年
榮獲日本美術協會第17屆Praemium Imperiale雕塑獎。
2006年
進入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ADC)“名人堂”。榮獲第 22 屆京都藝術與哲學獎。
2010
獲得平成22年文化勛章2010 年11月3日,天皇在皇宮。(繼97年紫綬勛章“Shiju Hosho”,98 年文化功臣“Bunka Korosha”之后。)9月被任命為廣島市名譽市民,12月被任命為廣島縣名譽市民。
2012
“132 5. ISSEY MIYAKE”榮獲倫敦設計博物館“2012年度時尚大獎”。三宅一生+現實實驗室。在每日時尚大獎賽中獲得“30周年紀念獎”。
2013
“IN-EI ISSEY MIYAKE”榮獲漢諾威國際設計論壇頒發的“iF Product Design Award 2013 Gold Medal”。
2016 年
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司令勛章。
2019
被選為東京名譽市民。被選為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皇家藝術學院是倫敦的一所藝術機構。榮譽院士授予與藝術相關的杰出貢獻和聲譽的人,但不授予專業美術家。)
大事件
1970
三宅設計工作室成立。
1971年
第一個系列在海外(紐約)展出。
1973年
首次參加 73 年巴黎秋冬系列,從那時起,每年兩次參加。
1975年
在Koichi Tsukamoto 先生的全力合作下,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Inventive Clothes 1909-1939展覽帶到京都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成功后,京都服裝學院(KCI)于 1978 年成立。
1976年
在西武劇院、東京和大阪市立體育館舉辦了三宅一生和十二個黑人女孩的演出。
1977年
1976,在東京西武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布展 - Issey Miyake in Museum。在明治神宮室內運動場、東京和京都府立體育館展示Fly with ISSEY MIYAKE 。
1978年
參加了MA Espace - Temps du Japon,這是在巴黎秋季藝術節期間在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隨后于 1979 年在紐約史密森尼學會的庫珀-休伊特博物館展出。
1979
受邀展示Issey Miyake East Meets West于科羅拉多州阿斯彭國際設計大會閉幕式。
1982年
三宅一生的作品登上了Artforum雜志的封面,由 Ingrid Sischy 和 Germano Celant 撰寫社論。標志著時尚首次登上藝術雜志的封面。在紐約的無畏號航空母艦和博物館上展示了 1983 年春夏系列,合唱團的成員穿著Plantation系列。
1983年
在東京 Laforet Iikura 博物館、洛杉磯 Otis/Parsons 畫廊、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ISSEYMIYAKE SPECTACLE:BODYWORKS展覽;1985 年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
1986年
開始與 Irving Penn 合作書籍、海報和廣告。1月27日,登上時代雜志國際版封面人物。(美國版:1985 年 10 月 21 日)
1988年
開始嘗試打褶技術。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了ISSEYMIYAKE A-ūN展覽。
1989
在東京草月畫廊/大阪東方陶瓷博物館舉辦了Issey Miyake Meets Lucie Rie的 Dame Lucie Rie 展覽。
1990
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舉辦廣島藝術獎紀念展《十仙人》。參加了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舉辦的以節奏褶皺為主題的展覽Energie?n(Energies) 。在東京東光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ISSEYMIYAKE PLEATS PLEASE展覽。
1991
展示了由特殊針織面料制成的褶皺服裝,后來成為“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三月在巴黎展出。為威廉·福賽斯編排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小細節的喪失》設計服裝。
1992
為第 25 屆巴塞羅那奧運會立陶宛隊設計并制作了官方制服。在香川縣直島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ISSEYMIYAKE '92 TWIST展覽。
1993
推出品牌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1997
在香川縣丸龜源一郎豬熊現代美術館舉辦展覽ISAMU NOGUCHI 和ISSEYMIYAKE “ARIZONA” 。
1998
開始A-POC項目。在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了ISSEYMIYAKE MAKING THINGS展覽,隨后于 1999 年前往紐約 Ace 畫廊,并于 2000 年前往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
2000
A-POC于2000年被日本產業振興機構授予Good Design Award的Good Design大獎。
2001年
在柏林維特拉設計博物館舉辦了A-POC 制作:ISSEY MIYAKE 和 DAI FUJIWARA展覽。參加了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以 A-POC 為主題的展覽Radical Fashion 。
2003年
舉辦名為Nannano? A-POC MIYAKE ISSEY + FUJIWARA DAI,東京Axis畫廊的展覽。
2004年
成立三宅一生基金會。共同組織了Dahomey 1967:Irving Penn 的攝影作品,在日本民藝館(日本民藝館)舉辦展覽。參加金澤21世紀美術館開幕展的特別版作品A-POC Kanazawa的“The Encounters in the 21st Century” 。
2005年
參加了在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的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展覽BIG BANG : DESTRUCTION ET CRéATION DANS L'ART DU XXE SIèCLE 。與橫尾忠典合作ISSEY MIYAKE Paris Collections 1977-1999: Invitations by Tadanori Yokoo,在富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2006年
A-POC 被選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筑與設計部的永久收藏。作為 11 月數字控制展覽的一部分。
2007年
在東京中城開設 21_21 DESIGN SIGHT。被任命為其董事之一。舉辦了安藤忠雄建筑工地 2006:艱苦奮斗的過程,作為特別開幕展覽。Dai Fujiwara 于 10 月被任命為 ISSEY MIYAKE 系列的創意總監,負責 2007 年秋冬系列。藤原和他創意室的工作人員開始著手收藏。
2008年
在 21_21 DESIGN SIGHT 的第三次展覽中執導了 XXIst Century Man 。
2009
導演U-Tsu-Wa、うつわ – Lucie Rie、Jenifer Lee、Ernst Gamperl在 21_21 DESIGN SIGHT 舉辦展覽。
2010
指導21_21 DESIGN SIGHT 展覽“REALITY LAB ”。
2011
三宅一生基金會于 2 月 1 日被日本政府內閣辦公室批準為公益財團法人。任命 Yoshiyuki Miyamae 為 Issey Miyake 女裝系列的設計師;于 2012 年春夏賽季開始成為全新的團隊。
2013
為青森大學男子藝術體操隊設計服裝(Issey Miyake 策劃和服裝設計,Daniel Ezralow 創作/指導/編舞,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 服裝)(7月18日,代代木國立體育場第二體育館)
2014
與IN-EI ISSEY MIYAKE一起參加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周年展覽Memorire Vives
2016 年
在東京國立藝術中心舉辦展覽“三宅一生的作品”。(3月16日-6月13日)參加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MANUS×MACHINA時尚科技時代的展覽。(5月5日至9月5日)
2017
參加了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以 A-POC QUEEN 和黑色高領上衣 (1980) 為特色的展覽“項目:時尚現代嗎?”。(2018 年 10 月 1 日至 1 月 28 日)
2018
在意大利domus雜志(4 月號)中進行專題報道,第一期。由米歇爾·德·盧奇(Michele De Lucchi)撰寫參加了日本 – Japonismes。Objets Inspire, 1867-2048,由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 Nihon Buyo 和 Bokugi 在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2018 年 11 月 15 日-2019 年 3 月 3 日)
2019
在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了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 展覽。由Daniel Ezralow 導演(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