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展覽現場
2022年9月23日,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師陳抱陽傾力打造,延續以沉浸式體驗、動態交互為主呈現的藝術跨界展,將為數字藝術領域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北京時代美術館的開幕當天,展覽策展人邱志杰、陳抱陽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并且,邱志杰現場進行了開幕致辭和現場的藝術作品導覽,帶領大家解讀和感受這場數字藝術作品與藝術家和觀眾的“對話”,共同揭開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的序幕。
策展人邱志杰在現場進行導覽
亞洲數字藝術展自201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此次展覽以“地球太空船”為主題,圍繞地球生態探索展開數字藝術的想象,吸引了來自中國、希臘、澳大利亞、意大利、俄羅斯、韓國、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的近千件作品參與展前遴選。
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由四個主題展廳組成,分別為宇宙太空、地球生態、社會科學和智能裝置。參展的藝術作品共計40余件,分別來自10余個國家及地區的80余位藝術家。他們將生態藝術與數字融合,用數字科技引發觀眾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深刻思考的同時,也帶給觀眾腦洞大開的科技與藝術的幻想。展出的數字藝術作品以AR、VR、生態藝術、人工智能、科技裝置、CG技術等數字藝術手段作為媒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觀眾進行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交流”。
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展覽現場
《昆蟲模擬器》,西奧·特里安塔菲利迪斯(希臘)
北京時代美術館作為華熙LIVE的文化藝術板塊,持續關注當下藝術更多的可能性,擁抱新技術、新趨勢,探索“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展現更多元的藝術表達形式。致力于讓藝術融于生活、將美術館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公共性和互動性的文化空間。而此次亞洲數字藝術展也在這里再次呈現了一個文化與科技對話的平臺,通過數字技術等新興媒介促進文化間合作與交流,持續推動跨領域文化的不斷創新。
此次展覽持續至2022年11月13日。
展覽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
部分展出作品:
《體素火星生態艙》,費笑天
《體素火星生態艙》(局部),費笑天
《剝去偽裝》,宋若一
《環形·沙丘》,張茂
《黑水》,陳藝杉、姚順依、彭惠龍、許嘉寧、劉帝安,聲音素材:Combe Miss-固體李逵
《軌道考古志》,孫東熠、潘浩楠、王明耀、丁詩茗、葉以興、陳欣雨、張語嫣、章珍緣、周婧、蘇庭玉、黃梓、王詩淇,馬雙澤
《捕捉瞬間的黑洞》,費邊·奧夫納(瑞士)as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景觀鬧劇》,陳嘉梓、林熠肯、王嘉平、周逸涵
《平行驗證宇宙》,王乃巖、陳抱陽
《繾綣者囈語》,李澤明、施宇恒
《聽得見,看不見》,巴瑞云、蘇永健
《觸手可及》,王碩、高揚,曉爽、徐展
《夢腔體》,李洋化夢、杜歆晨,數字制作:李揚、蒙政良
《醫療劇場-關于治療環境的可能》,林文才
《節點花園》,左暘、羅乾
《節點花園》(局部),左暘、羅乾
《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陳赟、曹度
《空氣的演變》,劉宇航、李曼寧
《我們,至高無上》,馮浩禎、李昭然、王兆棟
《在巖石中看見地殼演變的色彩》,貝爾納多·切薩雷(意大利)as科學藝術研究中心